当前位置:首页>长城资讯>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西省主会场活动举行

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西省主会场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17-06-26
作者:山西文物局

2017年6月10日,由山西省文物局、忻州市人民政府、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爱我中华  护我长城——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西省主场活动”在忻州市偏关县举行。山西省文物局局长王建武、副局长宁立新,忻州市副市长王月娥,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名誉会长张秉法、会长李太祥,偏关县县委书记王源泉、县长曲俊安出席活动。山西省文物局机关,长城沿线的大同、忻州、朔州、吕梁、晋中、阳泉、长治、晋城等市、县文物部门负责同志,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专家学者、偏关县四大班子领导及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当地群众、文博爱好者、学生等参加了活动。

开幕仪式上,偏关县县委书记王源介绍了偏关县文物保护工作情况;忻州市文化局局长张振邦宣读了表彰忻州市首批长城保护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会长李太祥、忻州市政府副市长王月娥、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分别致辞。

王源指出,偏关县长城资源丰富。近年来,偏关县先后恢复了三关总传烽的护城楼,建起了长城博物馆和长城碑林,维修了寺沟长城150多米,修复并开发了水泉堡的地下长城、水泉堡的城门和城墙,对当年山西镇总兵大本营的老营堡进行了修缮,还对宋元建筑护宁寺、县城最大的古建筑寺院隆岗寺、县城鼓楼、白龙殿、白衣殿以及许多明清时期的古院落等进行了修缮。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演绎了从被动保护向主动保护、从单一保护向全面保护、从静态保护向动态整体性保护的“三个转变”。

王月娥指出,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长城保护条例》,编制了长城-雁门关段和代县北齐长城等保护规划,重点实施了明长城雁门关段、平型关段、寺沟段保护工程,全面加大日常巡查力度,长城保护工作达到了新的水平。同时,合理适度利用长城资源,把长城作为忻州文旅产业的主打品牌,着力构建以雁门关、平型关、宁武关、偏头关为代表的长城旅游目的地,使长城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时代魅力。

宁立新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在山西省委、山西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文物系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文物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物保护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文物保护工程稳步推进,博物馆事业日益繁荣,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文物事业在促进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宁立新指出,长城是体量最大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文物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长城保护条例》,积极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制定了山西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夯实了长城“四有”工作,开展了长城保护修缮和重点地段抢修工作,推进了长城资源的开发利用。忻州市和偏关县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在文物保护特别是长城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组织社会力量,采取记录、研究、宣传等手段,努力讲好山西长城故事。选择在偏关举办“爱我中华、护我长城”的遗产日主场活动,主要目的就是推进全省的长城保护工作,不仅要保护好、管理好,还要利用好、展示好,让长城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象征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宁立新强调,33年前,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中华儿女积极响应,众志成城,不仅使长城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情感。我们要牢记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期望,敬畏文物,保护文物,爱我中华,护我长城,用长城精神激励我们发奋图强,为“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实现山西振兴崛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活动期间,山西省文物局制作的“山西省长城保护专题展”、忻州市文化局制作的“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制作的“长城摄影展”同时在偏关县护城楼举办。忻州市、偏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展演。(山西省文物局)


文章来源: